人物
时段
朝代

春秋類
四書類
易類
詩類
別史類
編年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正史類
類書類
儒家類
醫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宗教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中觀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毘曇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涅槃部類
寶積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大集部類
本緣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太玄部
无因习成性。馀之二身
二性亲得。又有三种因。谓闻.思.修。修慧正
为亲生了因。闻思疏助。又三智因。正 智正
为法身了因。馀二疏助。正智.后得为受用正
生因。加行疏助。后 (第 0366b 页)
智正
为变化正生因。馀二
疏助。旧说三因。一应得因。谓即真如。所应
得故。二加行因。谓菩提心愿。三果圆满因 (第 0366b 页)
世间能断智障。智障有三。一是
智障。所谓分别空有之心。二是体障。所谓
建立神智之体。相状如何。谓彼缘 智正
观诸
法非有非无。舍前分别有无之碍。虽舍分别
有无之碍。而犹见已以为能观。如为所观。见
已能观。心与 (第 0564a 页)
体相云何。钝根之人。无学心起
多念相续悉名尽智。利根之人。无学心起初
念名尽。第二念后即名无生。然尽 智正
缘谛
理能有所尽。故名尽智。非缘其尽。无生亦尔。
正缘谛理。能令所断后更不起。故名无生。非
缘无生。 (第 0848a 页)
名。然就德中境体合目。世间境也。解
是体也。依如花严。世间有三。一众生世间。二
器世间。国土住处。三 智正
世间。二谛诸法。于
此悉解。名世间解。依涅槃经。世间有五。一
众生世间。如来能知名世间解。二五阴世间 (第 0864b 页)
非上下累也。言不横者。即不前后也。言不一者。即三
义差别。不异者。体差别也。 智正
起时。即是显法身。法
身正显。同时离缚。故得解脱。三法定同时也。更无前
后故。即两点在上。即是智及离 (第 0235b 页)
萨而释大乘。

剋用理智而为体者。以是能證所證法故。摄
有无为一切功德故。一切功德之依处故。故
与理 智正
为乘体。而于教果兼名乘者。以教
显理。得理云教。智即是行。有行成果。是故教
果兼名大乘。 (第 1073b 页)
毁三句。是补特伽罗智
 寂静。微妙。得安稳道。證心一趣四句。是清净
智 现在安乐。后乐异熟两句。是果 智 正
念而入。正念而出两句。是入出定相智 證
心一趣者已得无寻无伺地故者。据得满智
位。此无漏定后乐。言异 (第 0082c 页)
由不思惟一切相故。有空二想皆悉不
受。故于灭尽真如理中。思惟寂静 此中意
说离诸相想名无想者。无分别 智正
證如时。
前苦乐等相亦皆离之。想与无想一切皆出
离。故离相想名为无想。

第七。释四趣道经有三。初标 (第 0085c 页)
法觉。今在相见道以后得智安
立观行如真见道真證而觉。故此二觉合名
正觉。今修道中正见亦二。一是无分别 智正
见。二是出现后智正见。如彼真见安立而见
合名正见。其正思惟若无分别智相应。即无
分别智及思惟离邪思惟 (第 0459b 页)
缘不缘别。将知因果定有不空。又若圆成真
如亦同遍计毕竟空者。是即空理最为究竟。
云何證 智正
證入时不作空解。所證理空能證
之智不作空解。解与理违。云何名證。若言此
智證空理还作空解境智相称名为 …… (第 0509b 页)
依他事不
如。證智不缘事法。即言遣言。言事以理事
二法恒并行故。何以得知。即如二智双观二
谛。无分别 智正
證真如同时后智即缘俗境
依他性。若正入證必遣依他同时后智应无
俗境。若同时后智虽缘依他望无分别智仍 (第 0509b 页)
授。初思其心者。
泰云。心是定也。寻思是四寻思。如实智是四
如实智。菩萨初以寻思寻思于定。复以如实 智正
知于定。次思根者。即信等四根。意乐
即乐欲。思随眠者。寻思欲等种子即名为性。
泰云。前明欲等皆据现起 (第 0529c 页)
引发令生五分法身也。得
十自在下第七明得自在。案地经。先说三自
在。谓器世间自在行。众生世间自在行。 智正
觉自在行。次观说十自在。此中但说十自在。
得自在故随所欲住如意能住者。此明命自
在。随乐安住静虑至如 (第 0576a 页)
云。于中五法将前望后作一行门对辨一
异。于相中初将相对后四。次将名对后三。次
将分别对后二。真如对正 智正
智即无所对。
相与名异有何过名应云有者。名于相中声
上假立。若异相有名之应实有。不异有何过
若取相时 …… (第 0742c 页)
似真如相当心显现。不见实如。
下出其位。谓未通达及通达后思惟安立真
如。有观真如至思惟其相者。无分别 智正

名观。非是分别取相思惟真如。然有作意相
应苦起。即说作意名为思惟。故言由胜义故
思惟其相。俱句谓 (第 0750a 页)
受。由不思惟一切想故有空二想皆悉不受。
故于灭尽真如理中思惟寂静。此中意说离
诸想相名无想者。无分别 智正
證如时。前苦
乐等相亦皆离。则想与无想一切皆离。故离
相想名为无想。又说安住灭尽定等者。此据
彼灭定 (第 0400c 页)
答诸出世间法从
真如所缘缘种子生非彼习气积集种子所生
者。答意明三乘见道从本有种子。是缘真如
无分别 智正
因。今从彼生。故言从真如所缘
缘种子生。非彼有漏积集种子生(泰云)胜军师唯
立新熏习。故真如是所缘缘 (第 0614c 页)
及非贯达相耶。五者。若由于境作
微细加行者。便谤此智离加行相。下会通中
景云。于所缘境离加行故者。此 智正
證离彼
寻求加行之心。即解智无分别。言此所缘境
至离分别者。此辨境无分别。举境明智是无
分别。言等持 …… (第 0764c 页)
所依。故云乃至于界及
界自性无所得时亦不观彼所依之相如是除
遣。次辨證如无相故无所遣。问意。无分别 智正
證真如此真如相可除遣不。答意。若正
證时见有如相有所得者。即有所遣。而于所
了真如义中都无有相亦无所 (第 0780b 页)
无怯弱处令
心欣乐。谓作是念。我今有力有所堪能尸
罗清净堪为法器。得与如是同梵行者
同清净戒。得与有 智正
至善士同其所见。
我有堪能精勤修习如是正行。于现法中
能得未得。能触未触能證未證。由是令
心生大欢喜 (第 0459a 页)
经立理。

「经曰。法身无象应物而形。般若无知对缘而照。」

【前说圣人以身智为患故。今引经立真应身 智正
义。以为能破。各有二句。皆上句明真。下句明应。又
上约理。下约事。法者轨持义。身者体义。法性有真
(第 0206b 页)
理。造此略论。令脩行者。□闻等
三慧。悟入一切无为诸法自性皆空。文中有二。初□
□观行者。依闻思所成 智正
比量力。悟入无为性空。
二虽□□成智阶梯力巳悟入性空。阙胜脩力。未能
永断所应除□故。复精勤习胜脩力 …… (第 0714b 页)
为性空。□中又三。初总明依闻思所成智
正比量力。悟入无为□□。二毗婆沙师咸作此难下。
别明依闻思所成 智正
比量□□。入自他所执无为
性空。三如是遣除诸过难下。总结劝□□。就初总中
有三。一结前起后。谓如是乃 …… (第 0714b 页)
对所随遮自性有四。故能遮因体亦四。互举
此四。所遮自性众多。能遮之因亦众。上来至此。总明
依闻思所成 智正
比量力。悟入无为性空。

自下别明依闻思所成 (第 0715b 页)
智正
比量力。悟入自他所报
无为性空。令破十六家执。分之为二。前破十一执。破
自佛法内计。二脩观行下。次有 …… (第 0715b 页)
證之相。初五说相。后五释成。言證得
无动者。谓于其所缘證得无相故。不为相分所动。言
无现者。谓无分别 智正
證入时。无有能證之智。见分
显现也。言无相者。谓无分别 (第 0724c 页)
智正
證之时。證胜义谛
理。无二自相。非證总相也。即无有所證之境相分也。
言离诸戏论者。诸无分别智。是真实 …… (第 0724c 页)
益。能正增长无量福聚。此明起□益。能感
无边微妙乐果。明成果益。清净一味者。是第二除障
益。谓无分别 智正
證之时。于一切法平等。平等故言
□味。二□□他苦下。明利他益。

如是正观下。明□□□□□分别□是众 …… (第 0728b 页)
如是正观下。明脩智既證六行受立。文中有三。初结
前生后。文言虽□□行而□□事者。谓于一念无分
智正
□□□□□具□□六行。非谓别脩加行方
起。故言□□□□而有是事也。施以弃财离悭为义。
智證之时舍有行 (第 0728c 页)
者。但是
空其一切法上妄心执有实轨持胜性等用。遍计
虚妄之法。此即是空。非空离执唯识之体。即如根
智正
證如时。离言绝相。其遍计虚妄一切我法
皆不现前。于此位中。唯有本智与理冥合。不分能
所。此识体亦空。 (第 0068a 页)